顯示具有 心靈小品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心靈小品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【橋田壽賀子語錄】

一個人,最好! 沒有期待,更容易與人相處 文.橋田壽賀子

你也想要擁有這樣的晚年嗎?那你可能要從年輕時代,就要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工作,並且專注埋首其中,長年累月下來,你必然能夠我行我素,無所牽掛,暫時把告一個段落的工作丟下,環遊世界去。

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壽賀子,在經典戲劇《阿信》和《冷暖人間》中,用筆鋒刻劃出無數悲喜交織的人生,讓影迷為之動容;這次,她將用情感真摯的文字,娓娓道出自己的人生體悟,是獻給亞洲讀者的最好禮物!

[2010/07 康健雜誌 7月份網路專欄]

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

處理人際關係時,因為有所期待,因而傾盡心力對待對方,結果認為自己「遭到對方背叛」的人好像很多。

其中最嚴重的對象多數是自己的孩子。因為認定將來需要孩子照顧的期待心理驅使,導致拚命地寵愛孩子。

有些父母單方面想著「將來要讓孩子照顧自己」,然後建造兩代同居的住宅。但是與兒子夫婦幾乎很少接觸,於是又發出「不應該是這樣的啊」等抱怨的想法,這樣的人比預料中還要多。

這些人當中有些會因為心中很在意,而偷窺兒子夫婦的生活,然後說些「昨天有人送糖果給他們,竟然沒分給我」或者「自己吃火鍋,也不叫我」,盡是想些瑣碎的事。

要糖果可以自己買呀!兒子和媳婦自己吃火鍋,你也可以找好吃的東西慰勞自己,不時招待朋友一起過快樂的生活。針對每件瑣事去留意兒子夫婦的生活,因此每天活在怨恨的心情裡,最後還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啊!

過度期待會認為自己遭到背叛

其實,希望孩子在你有事的時候能照顧你,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。當你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時,很容易就會將這種心情轉化,認為孩子背叛你。

但是對孩子們來說,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背叛。事前也沒跟你商談,也沒有約定,他們完全不了解雙親的想法。

於是你就抱怨「期待他十項,他只做到五項」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?

 因此,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。把一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,因為是零期待所以你不會抱怨「他只做到五項」而是改口「他竟然做到五項」的想法。

 如果你到現在才說出「我蓋房子給你們住」「我替你們付買公寓的頭期款」這種好像要從事等值交換的條件,也只能得到不滿的心情而已。

 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,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。問題是,不是送給他們錢,而是借給他們。

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,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。

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,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。

 如果你還是覺得孩子很可憐,實在不忍心,那就將他們還的錢存在銀行裡,以後再給他們。

重要的是必需守住人與人之間的「分際」而已。

如果你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支援孩子,孩子就會被你寵壞而沒有辦法獨立。

 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東西看,孩子就習慣被寵,因為孩子喜歡受寵就覺得開心,這樣的父母也是無法獨立的父母。

孩子是孩子,我是我

總之,我的觀點是即使你跟家人同住,還是要秉持「基本上你還是一個人」的意識。

「過了二十歲的兒女就是屬於社會的,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,你也要回歸社會」這就是我的想法。

在所謂的少子化(孩子少,父母老)的現代社會,每一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。

每一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,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盡量去做。但是,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。

我的話好像很無情,我一直認為,建立孩子大學畢業後,應該環給父母大學學費的制度,應該是很好的作法。

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為止的學費,但是孩子如果大學畢業成了社會人士,就應該將大學學費分期攤還給父母。

如果這樣做,孩子腦中就有獨立的意識會萌芽。再說從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慮,如果自己一生中賺的錢全都花在孩子上,孩子長大離去之後,自己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,生活可能變得很困難。

對父母親而言,孩子獨立的時候,也正是再度回復自我的時候,也因此,我勸大家一定要花點錢在重新培育自己、讓自己成長這件事情上。

如果父母與孩子雙方都能獨立,這一來就可以彼此協助和慰勞。親子間談錢並非是污濁或無情的行為,我們不應該有這種意識。如果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能夠從頭修正自己的生活觀,當然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。

 因此我認為,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關係中脫身,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,才能確保好的心情。

【橋田壽賀子 精采語錄】

跟親戚、鄰居之間,盡合理的義務就夠了

只和自己想真心交往的人維持關係,生活應該會更美好。請先釐清對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?這就是能讓你輕鬆活下去的秘訣。

夫婦不說話,不一定就是不和樂

意見合不合與感情好壞無關,夫妻吵架也是一種溝通;時常把「都是託你的福」掛嘴邊,感恩和讚美就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。

別等臨終才來「立遺囑」

不管是財產分配或葬禮想要如何辦,都一定要遺囑中寫清楚,並且年年拿出來檢視或修正。本人如果不在生前交代清楚,反而會造成後代爭議的起火點。

認定人本來就不同,就會發現對方的優點

對兒媳婦,如果從開始就不喜歡,那麼就算她有優點,相信你也會看不到。問題是無論是誰,多少都有優點,最重要的是認真地找出這個人的優點,然後承認和接受它。

別期待靠孩子過活!

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,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。問題是,不是送給他們錢,而是借給他們。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,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。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,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。

要有勇氣「討厭時就直說」

拒絕之後,可能有人會說「那個人好冷漠」,不過漫長的人生中,這只是小事一樁而已,不必太在意。因為在意別人的批評,結果卻不能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,這樣不是很無趣嗎?

人生只此一回,想去哪就去吧!

旅行不一定要完全照著行程表前進,看眼前什麼是最重要的,想清楚再做,事後才不會後悔,人生亦然。埋首工作之餘,別忘留意四周美景,活在當下才是旅行的意義。

82 對 28

期末考試,一個清華男學生面對教授出的超難物理題無從入手,於是拿著白卷走到講台前,對監考的教授說:「您出的題目我實在答不出來,可是我要是出一個題目,您也不一定答得出來。如果您答不出我的問題,能不能給我100分? 教授摸摸快要光禿的腦袋,心想:「就你一個整天泡妞的清華呆子能出多難的題目來難倒我?我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你還沒讀書呢。」於是馬上答應。男學生娓娓道來:「甚麼事合法不合理?甚麼事合理不合法?甚麼事既不合法,又不合理?這三件事有內在聯繫。」


楊教授想了十幾分鐘,實在想不到。於是爽快地在白卷上打上一百分,並問答案。男學生回答說:「您既然已經給了分,那我就告訴您吧。」 「一個82歲的老頭子,卻娶了一個28歲的年輕妻子,這是合法卻不合理。」「而那個28歲的年輕妻子,瞞著82歲的老頭子,在外面找了個年輕人交往,這是合理卻不合法。」 楊教授聽後,一張臉已經氣得發青,氣急敗壞地問:「那你說,甚麼事既不合法,又不合理?」男學生拿著100分的白卷,看了看,得意地說:「您剛才在你妻子的情人的白卷上打了100分,這既不合法,又不合理。」

常保快樂的十個方法

傅瑞德‧布 恩博士是芝加哥羅耀拉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,過去二十年來,他致力於研究「刻意的享樂」:我們用來加強或延長正面感受的思維或行為。他發現,這樣的行為不僅 加強我們的幸福感,更會改善健康狀況。相關研究顯示,抱持正面思維的人不但生病機率較低,從病痛中復原的時間較快,也較長壽──平均多活七年半。

當然,生活順遂時保持快樂並不困難,遭逢逆境仍保持樂觀才是挑戰,卻也更顯重要。布恩表示,快樂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,有助認清面對逆境的方法:「壞事總會發生──我們無法避免。」但是,如果知道該如何面對,快樂不但可以手到擒來,還可以維持良久。

以下是布恩建議的十個方法,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樂趣和滿足:

1.分享正面的感受
讓孩子們知道,你和他們在一起時有多麼快樂;告訴另一半,老闆對你的讚賞;寫電子郵件告訴你最好的朋友,自己如何記得去年的露營,並附上一張好玩的照片。彼此分享快樂的回憶和經驗──即使只是計畫這麼做──就是延長、放大快樂最有力的方法之一。布恩的研究顯示:「這麼做能延長本來會消退的情緒,」他說,「確認和其他人的連結,是把人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。」

2.創造回憶
在心裏記下會讓你回味無窮的片段。回憶生動、特別的場合,指出它們所帶來的快樂是什麼。你愛你紅色的羊毛圍巾,是因為它漂亮又溫暖,還是因為它的味道使你想起兒時在雪地玩耍的情景?唯有記得不要分析過度,才不會失去樂趣。維吉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提摩希‧威爾森博士表示,你所需要的,是分析這些經驗如何幫助你塑造出自己的一部分,並回頭重新體驗一次。在快樂時刻中加入神祕感──比如回憶什麼是意外,或讓你難以了解的──可以加強快樂的力道。「如果分析特別的時刻,結果反而變得普通或可以預測,那就不會得到特別的好處,」威爾森說。

3.恭喜自己
自豪於難得的成就。如果你花了一年在健身房流汗,達到減重目標,吹噓一下自己的成就,和他人分享。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「恭喜自己」。「很多人無法吹噓自己的 成就,因為太過謙虛,或覺得不該太得意,」布恩說。恭喜自己和無恥的自大間只有一線之隔,但不必擔心:你如果越了界,自然會知道。

4.使感官更敏銳
閉上眼睛,把一塊黑巧克力放在舌頭上、吸入鹹味的海邊空氣、聽你孫子玩樂的聲音。關閉某些感官,專注在另外的感官上,能加強這種正面體驗的享受,特別是短暫的時刻。

5.比下有餘
比上不足使我們覺得匱乏,但是比下有餘可以加強快樂的感受。想想事情有可能更糟,或以前本來更糟。只須輕鬆一點──不需重溫癌症治療,或對鄰居的不幸沾沾自喜。只要注意:今天的天氣是否比預期更好?你的體力是否比一年前好?

6.專注
有些快樂的時刻,似乎需要清醒地思考和分析。但其他時候,我們只是單純地沈浸在當下的快樂,不需要刻意分析或評斷。在周末撥出時間從事最喜歡的興趣,讓自己可以達到「從容」的境界。

7.裝到會為止
臉上擠出笑容──即使你不想──其實真的可以招來更多快樂。所以,熱烈一點,別只是單純地吃掉本季最好的水蜜桃,奢侈地享受每一口吧。看電影時大笑,對著鏡子裏的自己笑。布恩說:「畢竟,殺死樂趣最成功的方式就是壓抑。」

8.把握時刻
有些快樂的事件來得快,去得也快。比如,在女兒十六歲的生日宴上,意外地有人為你的工作成就舉杯祝賀。很顯然地,正面的體驗愈快結束,就愈難享受。但矛盾的是,布恩發現,提醒自己時間過得很快,快樂很短暫,卻可以讓我們在發生的時候好好享受。

9.避免煞風景的想法
世界上的悲觀主義者已經夠多了。負面思維只會澆熄快樂,例如自我貶抑,或擔心別人的看法。把這些想法放在一邊,當你發現自己沈浸在快樂中,給快樂更多成長空間,不要說自己為什麼值得這些好事,可能發生不好的事,可以更好等。有意識地決定擁抱快樂。

10.說出感謝
「培養感激的態度,」布恩說。決定自己快樂的原因是什麼:無論是受邀參加派對,或樹下的陰影,試著感謝這些快樂的來源。不過布恩說,不需要一直表現出感激,但對朋友、陌生人或宇宙說「謝謝」能加深我們的快樂。

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 --- 李家同


前些日子,我去了敘利亞南部,因為那裡有一個小村落,村落裡仍然講阿拉美語,這是耶穌在世時所用的語言,我相信這裡一定可以找到一些與耶穌有關的事蹟。果真,我在一座小教堂裡發現他們的彌撒用阿拉美語。我雖然不懂阿拉美語,但我知道彌撒是怎麼一回事,所以我可以知道現在在念什麼經文。當神父念《天主經》的時候,我幾乎感動得流下淚來,因為我知道耶穌當年就 是這樣念的。我望彌撒的教堂非常小,石頭砌起來的,在一個偏遠的山谷裡,四周只有幾戶人家,但是他們自稱這是歷史上最古的基督教堂。

這座教堂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,叫作「小燈教堂」。為什麼叫作小燈教堂呢?神父說不出來,但是二千年來,這座教堂晚上必定點一盞燈,現在是用電燈了,過去用的是油燈,可以想見這座教堂必須有人過幾小時就要去加油,因為燈是要亮一整夜的。為什麼要整夜點一盞小燈,神父又不知道,他說這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傳統。我在教堂裡四處張望,發現了一幅壁畫,這幅壁畫中,耶穌背著十字架往前走, 有一個小男孩淚流滿面地拉著耶穌的衣服,他們好像在對話。畫下面有兩行字,我當然看不懂這些字的意義。神父替我翻譯,原來這兩行字是小男孩和耶穌的對話。小男孩說:「耶穌不要走,你走了以後,誰會照顧我們窮小孩子?」耶穌說:「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!」小男孩的問句,我可以明瞭,但耶穌的回答卻使我困惑不已。我當時的感覺是耶穌答非所問。我問神父,這是什麼意思?他也不懂,但是他相信這一定是有意義的,所以這幅壁畫就永遠地被保存了下來。過幾年,他們總要修補一下。

我走出教堂,仍然想著這句話的意義。想來想去,想不通。天色已經昏暗,太陽快下山了。 教堂建在一座小山上,山的一邊面對著海,一邊是一個很美,但很荒涼的山谷。我有了一個衝動,要到山頂上去看日落,因為山不高,我一下子就走到了。也看到了 太陽在海平面上慢慢消失的景象, 當時我忽然有點害怕,因為我發現我是在一個非常荒涼的地方,天黑了,我會不會完全迷路呢?我想起了耶穌的話,「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。」我回過頭去,發現山谷中雖然沒有很多人家,但是家家戶戶都點起了燈,那所小燈教堂的燈也亮了。我不害怕了。雖然太陽已經下山,但有這些人點燈,我就安全了。太陽將光和熱帶給了世界,但是太陽下山以後,仍然有一些小燈,用它們微弱的力量,帶給世界光和熱。

我終於懂了,耶穌在安慰這個窮小孩子,他可以放心,世界上一定會有一些善良的人,繼續做耶穌在世時所做的事:使這個世界有一些光明,有一些熱。那位壁畫中的小男孩一定也有同樣的頓悟的,雖然他是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人,但他一定做了一個好人,盡量地幫助周遭的人。他也一定四處勸告朋友,大家都要像一盞燈,無論燈光如何微弱,很多人都會靠這一盞小燈生活的。也許這一座小燈教堂就是他造的。

我離開了敘利亞,我不會忘記小燈教堂的。我們都應該扮演小燈的角色,至少要使我們周遭的人不再害怕黑暗,不再感到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