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將市場趨勢區分為長中短期三種層次是"道氏理論"的創始人,查爾斯.道(Charles Dow)於20世紀初所提出.長期趨勢持續數年之久,中期趨勢為期數個月,短期趨勢持續數日至數週.1930年代的技術分析學者,羅伯.李(Robert Rhea)將這三種趨勢分別比喻為潮汐(tide)、波浪(wave)與漣漪(ripple).他主張應該順著潮汐的方向交易,掌握波浪的走勢,不必理會漣漪.
上述兩位前輩的見解主要是針對股票市場而發,但是也提供了基金投資很好的參考價值.首先,基金投資的思維基礎乃是建立在市場趨勢長期向上的假設前提之上,藉由時間長期的複利效果達到累積財富的目的,所謂"行百里半九十"正是最佳寫照.其次,基金投資的相關費用相對股票昂貴許多,頻繁進出市場將嚴重侵蝕獲利,實非明智之舉.故[買入並且持有],長期來看似乎還是比較有利.[跟隨潮汐]意指不論熊市或牛市,投資的核心部位,都應該持續待在市場跟隨潮汐漲退的策略.
圖1. 核心基金跟隨潮汐漲退,追求長期累積.座標(8,E)及(13,B)附近為理想的再平衡時機.
也許有人會問,複利效果一樣會反向表現在空頭市場(姑且稱之為"複損"),如果市場下跌50%,必須上漲100%才能回復原有資產淨值,難道我們要在市場下跌過程中繳械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資產蒙受損失? 個人認為完全沒有作為似乎是過度消極了,核心部位除了透過"再平衡"機制做調節之外,我們還可以藉衛星基金[操作波浪]的作為降低波動風險,讓我們在空頭過後仍然具有存活能力.
[操作波浪]意指利用衛星基金波動幅度較大的特性,做"分批進出,低買高賣"的波段操作,讓市場的波動轉化為獲利的機會,以彌補核心部位在市場下跌時蒙受的損失.[補捉漣漪]意指利用技術指標的協助,找出市場的相對低點與相對高點,作為衛星部位波段操作的進出場依據.如果將市場比喻成戰場的話,核心部位的[跟隨潮汐]就是屬於正規作戰,衛星部位的[操作波浪]可以比喻為特種作戰,而利用技術指標來[補捉漣漪]則是情報資訊戰.
圖2.衛星基金操作波浪,將波動風險轉化為獲利機會.圓圈附近為理想進出場區段.
總結[跟隨潮汐,操作波浪,補捉漣漪]的具體作法:以基金組合中穩健的核心部位做長線投資;基金組合中積極的衛星部位,做中線的波段操作;以短線的技術分析篩選時點,作為分批進出場的依據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